最新报道

最新报道

副标题

书画展厅

书画展厅

副标题

兰亭雅集书家推介系列——吕永生

发表时间:2020-06-05 10:01

78789 拷贝.jpg


吕永生艺术简历   



书家推介 / 精心打造 / 高清作品 / 创作有感


888 拷贝.png

吕永生,曾修读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山水临摹研究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慕鸿书社副秘书长、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特聘艺术家、《全国高等教育书法教材·古文字学》副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文字学与书法研究博士生,香港美术家协会书法委员会主任。


作品入展:

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书法精品展”

第二届书法兰亭艺术奖书法大展

全国首届行书作品展

《中华情》全国书法巡回展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孔子艺术奖国际书法大展

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

全国名家名师书法作品展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书画邀请展

全国政协礼堂书画精品展

兰亭书法全国100家群贤展

中韩国际书法名家联展

全国高校博士书法展

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大展

书法导报国际书法作品展

全浙四至六届书法大展等几十次。


作品荣获:

首届孔子国际艺术节书法优秀奖

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展最佳作品奖

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

“顺时针”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并殊荣“浙江青年书法20家”称号


作品收藏:

中国文字博物馆

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

绍兴兰亭书法艺术博物馆

天津美术馆

中美友好协会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学术论文分別发表于《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书画世界》等十几篇。





性情散淡 书为心画

——吕永生书法之我见

褚振江(《光明日报社》记者)


吕永生博士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憨厚、坦诚且正义感较强、具有谦谦君子般的文人书法家。平日寡言少语,举止谨慎且彬彬有礼。不慕名利,胸怀宽博;善于助人,无私而颇有爱心。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吕博士不轻易评论别人的褒与贬,富有理性的思维使他从不夸大其词。除了因酷爱书法而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以外,近几年,他对学术的研习已涉及中西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教育学、文字学等诸多门类。


1_页面_07.jpg


淡泊以名利 思想之深邃


有些书法家因几次的获奖而趾高气扬,傲气冲天,结果却是昙花一现。而吕永生不然,他的书法作品凭借着其精湛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学术功底,曾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举办的全国首届行书展、第二届兰亭书法全国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500人书法精品展、“中华情”全国书法精品展等十几次,并曾获“浙江青年书法20家称号”。吕永生对于自己的获奖并无自豪荣誉之感,也毫无心思去争名夺利,一心埋头于学术与书法的创作、临摹、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其苦学之志令人钦佩。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赋予了吕永生对书法创作的独特感悟。
思想不是用来为艺术作品添金贴银的外表华饰,而是内在本质形而上的东西。真正有内涵有思想的艺术作品,应该以作品格调的高低去说话,而非拼命的倒卖从别处偷来的概念或虚名。技法只是手段,思想才是创作的本源,有思想的作品才能充满精、气、神。思想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
笔者观赏吕永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巨幅或是小品,无论是长卷或是斗方、中堂、条幅、对联,那奔放的笔触揉合着细腻古雅的笔法,在巨幅的作品中更显现出个人的风格特征;那抽象的线条中穿插着抒情的神奇思想,变化万千,蔚为大观,这无疑折射出吕永生那深邃的思想与哲理的色彩。以自然洒脱、雍容敦厚而胜于书坛,尤至酒酣放浪而意忘工拙,笔圆而韵胜,挟以专业创作与学养、教育等而誉满文艺界。其书法爽然有姿,超拔流俗,尤其他的草书如飘风骤雨,气势连贯,变化无穷,体现了自我的欲望于草书中寻找到宣泄喜怒哀乐的途径,不拘规矩但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源头。那狂野酣畅、热情奔放、乘兴而发的自我表达,充满了老庄自然观的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标准,庄子的思想仿佛渗入了吕永生的全身血脉,无论闭门创作或是现场书写都是进入了“心斋”与“坐忘”的精神状态。曾于北京我们有缘相聚的挚友晚宴上,邀请吕永生为我们现场挥翰之时,吕永生不激不厉,随意流露的笔画、字形、章法等于自然的思想中弥漫着严谨的法度,看似无法实则有法。吕永生的书法创作似乎完全遵循庄子的艺术思想,主张自然的流露,反对矫揉造作,也不装腔作势。通过笔的运动来表现出生动有力的书法生命,性情散淡,神情舒缓,不方不圆,若行若飞。在如此嘈杂的场合书写,显得特别不动声色,静水深流般的雅致,没有沽名钓誉,也无投机取巧,不受干扰,不随嘈杂声而聚墨成形,真的像在沉船上一样,时时刻刻面对孤独的自己,安静中的激情运笔,激情中的全神贯注,不难发现吕永生最终的目的就是卸落了心灵的重担,打开了思想的枷锁,跨越了书法创作进行时的藩篱,走向终极的自由思想。这一思想,是老庄自由思想的延续,也合乎孔子儒家思想的雅性,不温不火、不偏不倚。

1_页面_04.jpg

孔子认为,艺术创作必须符合“仁”的原则,蕴含道德的内容,强调美和善的统一,强调文与质统一,也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要达到“和”的审美标准。吕永生在追求老庄思想的同时,也崇尚孔子的中庸思想,以“和”与“度”的思想驾驭了用笔的提按顿挫,急起鹘落,结体千姿百态,于欹侧中求平衡,与错落中求和谐,真可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增”。提倡含蓄之美,主张藏骨抱筋,含文包质、似丑实美、刚柔相济等等,无不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结果,必然会呈现出方正循纪、修短合度、体用得法、意气有余。骨气与遒丽兼得,合情调于纸上。
以上思想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主流思想,即儒家与道家的艺术创作观念,既符合道家自然无拘无束的一面又迎合儒家不偏不倚的思想。可见,吕永生的书法创作思想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理性的感性驰骋,在追求一种综合而和谐的中庸之美的同时也崇尚自然,主张任兴所适,不受规矩格法的控制。任情适意,挥洒自如,不囿于成法。或如飞泉下注,或如冰寒冻凝,如造化之成物,但也把握一个“度”的控制能力。
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技巧、博学的习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致使吕永生的书法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特点。吕永生书法自然之美的结晶,也深受宋代书法大家苏东坡的影响。融儒、释、道为一炉,强调艺与道合,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观点,不愿所拘成法,要求抒写胸中之意气,任笔所致,法在无法中表现出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集各家之长   蕴笔墨之妙


吕永生从小酷爱书法,因出生贫农,家境极其困难,没钱买纸买笔买墨,已成事实,用小木棒在地上练字已成为温州偏远贫困山区的苦学美谈。15岁那年刚考上高中的吕永生,为温饱的问题其父母到处借钱借粮食,根本买不起文房四宝。吕永生凭其对书法浓厚的兴趣,常常在操场的泥沙上手握小木棒聚精会神的乐着练字,有时一练就好几个小时,仿佛废寝忘食。从唐楷入门,对颜真卿《颜勤礼碑》《自书告身》等有深刻的理解与熟练的临摹能力,几乎达到了乱真。上承魏晋南北朝各碑帖,下启宋元明清,最后徘徊于魏碑与墓志之间。其楷书取法无迹可寻,只见格调高古,动静结合,于似与不似之间。行书与草书可算是吕永生的专擅,16岁开始就日夜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及“二王”手札,《圣教序》《十七帖》《淳化阁贴》用功最深。为了丰富笔法开拓视野,不拘于某家某派,以晋人为根基,将宋四家的行书几乎全部临得滚翻烂熟,曾一度沉迷于苏东坡的各种尺牍与小品,不仅学习苏东坡的行书,还学习苏东坡的诗词与文章,外状其形、内迷其理。近几年吕永生为了深入二王的行草体系,对米芾的行书更是情投意合,仿佛站在米芾学习精神的立场上,将其每幅作品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理解,主张真率的同时还将米芾行书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进行了一番大梳理。运用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观点,取其精华,排其糟粕,像蜜蜂采蜜一样,最终归之于自己创作的艺术语言。其行草作品,骨气雄强,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刻划了笔墨是一种生命和力量的表现。反对抱残守缺,食古不化,主张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兼精各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晋韵、唐法、宋意、明态等含蓄蕴籍,穷变态于豪端。


1_页面_08.jpg


情感之强烈   格调之高古


从广义来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可以说没有情感也没有艺术,在艺术的创作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情感。汉《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知蹈之也。”法国罗丹也曾说:“艺术就是情感。”一个书法家进行创作时,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其作品的美感与感染人心的力量。草书可以说是吕永生书法的重要体现与创作的生命。热情奔放、狂逸酣畅不仅成为吕永生草书的主要特点,而且贯穿于吕永生书法创作的美学思想。其草书源于《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淳化阁帖》等,也有着张旭的《古诗四帖》与怀素《千字文》的神来之笔与张力,游离于大草与小草之间。韵味深长,激情澎湃,其线条的凝练与点画的俊厚,演绎的有声有色,时而如飞鸟出林,时而如惊蛇入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有情感有思想的创作主体必然能产生意境深远的作品,再说吕永生有其天才般的创作本领。观其作品气韵生动,虚实相生,有虚有实,计白当黑,无画出皆成妙境。例如,吕永生的行草小品或条幅,往往出现大片的空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予以人不断的遐思与想象,犹如南宋著名的画家马远与夏圭的精品力作,往往运用山之一角与水之一边,彰显情景交融,将主体的情思与客体的佳境合二为一,得鱼忘筌,写心写意。

12.jpg

最后,笔者感觉吕永生的书法作品具有格调高雅、品味无穷的美学特征。高格调的书法作品往往有着健康的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并具有丰富而生动的艺术语言,还能体现出吕永生独立的人格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在其书法作品中能看出吕永生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与扎实的笔墨技巧,力避讨好观赏者低级趣味的东西,也不存在模仿抄袭传统的贯例。凭其取法乎上的学习途径,历经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与长期专业训练的磨合,使其作品格调高古,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与情调有着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美学特点。言有尽而意无穷,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越品而越有味,有着陈年老酒的扑鼻之香,令人美意延年。


结   语


一个成功的书法家,不是凭借仅有的表面现象,而是需要有精湛的技巧、丰富的思想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创作。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走出来,打进去的是继承,走出来的是创新。如一度沉迷于传统的经典之路,寄人篱下,毫无创新的思维能力,终究仅仅算是一个书匠。笔者认为吕永生博士在博学多思的基础上已走出了书匠的区域,渐入真正具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书法创作之路,也有他自己明确的方向与独特的笔墨语言。学无止境,艺海无涯,但愿吕博士继续艰苦奋斗,博涉多优,于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更进一步。




吕永生作品欣赏   

书家推介 / 精心打造 / 高清作品 / 创作有感


1.jpg

吕永生楷书条幅


2.jpg

吕永生楷书条幅


3.jpg

吕永生草书条幅


4.jpg

吕永生楷书条幅


5.jpg

吕永生行草条幅


6.jpg

吕永生草书条幅


7.jpg

吕永生临作小品


8.jpg

吕永生临作小品


9.jpg

吕永生临作小品


10.jpg

吕永生临作小品


11.jpg

吕永生临作小品


12.jpg

吕永生临作小品



书画家参展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姓名变蓝的即可点击查看



王   丹王   迅王三友王亚洲王志安
王顶岐王建勋王洪权王家任王琪森
王朝军王福权王   鹏王文英王庆昌
王建业王卫军王正良王冬亮王新华
王   永王炳建王西荣王爱军魏   晋
古松暹马   军马青原左晓杰申屠卫政
田小华丛培国冯宝麟成   君朱元更
朱从凯朱兴贤朱勇方朱海平朱庚先
刘   成刘   啸刘少白刘从明刘永清
刘建平刘丽萍刘俊京刘继银刘胜民
刘生东刘长顺林   尔孙中伏孙振民
孙群豪孙慧军孙建明孙开仁桑   凡
桑大钧杜延平李   早李文骏李   琪
李   强李广军李中岭李方振李旭东
李振领李   平李   冰李生祥李树丞
李宗原李峻岳李金戈李景臣杨   亮
杨龙培杨永明杨建民杨家伟杨昌刚
杨丰华杨小刚杨俏童翟万益翟卫民
肖   楠吴   行吴一桥吴仁全吴志仲
吴聘真吴新宇吴加想吴   峰邱朝剑
何志斌余乐军叶韶霖张   琦张   辉
张卫东张东明张华庆张利安张建祥
张信凯张德林张宝彤张东林张春晓
张逢波张善友张逸天张伟城张德君
曾   翔曾成金陈   杰陈   钧陈   默
陈出新陈花容陈   纬陈   经陈   曦
陈敦良陈养绿陈湘勇陈   伟陈炫光
范晓亮范泰和茅大为郁民华罗光磊
罗思宝周   博周继中周俊海周建军
单   峰宗绪升赵立新赵   勇 赵彦辉
赵华斌郑培亮荆   戈胡海峰段任重
窦鸿山侯承义施元亮施晓峰史大作
姜广志姜新初姚建杭秦   建秦良静
贾   伟夏一鹏徐   畅徐右冰夏碧波
晏   云倪进祥高向前高克勤高申杰
郭   晶郭德军郭超英郭向锋关宁国
耕   夫席念平黄仁龙黄彦平黄镇中
黄大业何胜江曹   建曹小军曹元伟
康宝辉董   雁董倚桥蒋   频 蒋兴华
韩天衡韩广凯韩存利韩启超韩焕峰
傅永强费名瑶童亚辉普   辉谢国启
廖伟袁道厚袁家峰袁江涛熊   刚
熊洁英柳长忠叶发础叶青峰叶慧敏
唐建平颜   刚燕守谷薛云生薛明辉
崔勇波崔成岐崔舂林徐云峰戴   跃
戴家妙容   铁潘教勤丁志忠尚佳轩
屈则俭包根满霍明扬 娄红卫卢方祥
林李阳孟凡龙金文彬闫五权汪   雷
耿歧超 蔡文富张克鹏黄   石左克成
魏泮玮
郑清泉匡青海张   华刘德忠
贺   剑龙耀宗魏重阳崔舂林张廷栋
张万胜周   易刘   伟景宏强孙智勇
刘后章江智猛马   荣陈世忠高   龙
高   晖曲荣爱李世宝
杨延文周云生
李淑燕钟   艺
吕永生


                                                          (陆续添加中)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43号